“潘晔”

以笔为戎直击消费维权痛点

潘晔,新华通讯社江苏分社经济新闻部副主任,《半月谈》(内部版)个人专栏特约记者,长期深耕基层一线从事经济报道...

人物简介

  人物介绍

  潘晔,新华通讯社江苏分社经济新闻部副主任,《半月谈》(内部版)个人专栏特约记者,长期深耕基层一线从事经济报道,撰写监督类、消费维权类新闻百余条,涉及金融市场、房地产市场等多领域,成为消费者利益的代言人。她用媒体人应有的职业操守,不断增强脚力、眼力、脑力、笔力,传播好维权声音,助力维权事业推进。

潘晔深耕基层实地采访。

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(记者 薛庆元)谈及新闻记者,我们往往会想到用这样一群人,他们用文字、照片传播新闻,挖掘事实真相,记录社会变迁,传递人情冷暖。潘晔就是这样一位富有责任感与担当的记者。

  新时代下,消费问题愈发复杂多变,民生痛点突出。尤其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、算法的时代背景下, 很多消费场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,部分行业野蛮生长、乱象丛生。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自我,分拣有效信息,做好对消费者的引导和维权,成了潘晔的第一要务。

  关注新问题,做好研究者

 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居民收入稳步提高,消费者对金融投资等方面的需求增强,从“消费者”到“金融消费者”,这当中的差别也成为了“监管真空区”与薄弱点。出于长期知识积累与职业敏感性,潘晔于主流舆论中率先提出“金融消费者权益”的概念,并从2010年起连续数年围绕“金融消费者权益”采写了大量公开及内参稿件,其中《拿什么捍卫我们的“金融权益”?》《透视金融消费维权难》《金融消费者知情权被漠视 银行霸王条款成隐形陷阱》等多篇稿件,让社会各界开始关注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,相关立法和制度构建也随之得到强化。

  同时,在消费维权领域,潘晔还报道了如《校园贷“正门”已开,能给大学生“贷”来满意吗》《“校园贷”后又见“美容贷” 贷款还是诈骗?》《拿什么消除游客“差评”?——江苏旅游业调查》《防“炒房”须深化改革》等各类民生社会新闻百余条,涉及食品、房产、美容整形、教育、旅游等各个方面,在她的努力下,许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。

  关注新消费,做好推动者

  2016年,围绕快速发展的电商行业,潘晔作为主笔人之一参与采写的一组12篇“电商痛点”系列调研稿件犹如重磅炸弹,在行业内引起强震。当时恰逢淘宝的假货风波,《繁荣背后的忧思——中国电商的九大“痛点”》《电商业须“刮骨疗毒”》《三问电商“江湖”》等12篇稿件被数百家媒体广泛采用、转发、解读,围绕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一系列诸如诚信风险、恶性竞争、税收漏洞、监管薄弱等痛点问题由此浮出水面,引发舆论关注,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。这组具有影响力稿件也因此被收录于《极度调查(告诉你一个立体中国)》一书。

  此外,围绕新消费涉及的焦点领域,如P2P、“双11”、长租公寓、共享单车、电子支付等新兴经济领域,潘晔始终站在基层一线,通过消费体察、暗访以及一线调查、现场追踪等方式,采写了大量监督性稿件,如《发展电子支付不能简单地“去现金化”》《“双11”:谁在背后“算计”我?》《对虚拟货币隐匿犯罪“零容忍”》《暂别P2P》以及《钱宝网非法集资案调查反思》《银行理财乱象》《长租公寓调研》等,一篇篇“辣味”十足的调查、评论及新闻分析,对存在消费侵权的行为及领域,形成了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氛围。

  从业十多年间,潘晔既有骑着自行车深入乡间,“死盯着”消费者痛点问题一“访”到底的民生关切;也有敢于触及政治敏感问题,对高官坚持原则不妥协的惊险。作为新闻界的一名维权“战士”,她以笔为戎守护公平正义,以新闻的笔触为百姓呼吁。面对民生和维权,潘晔永远在路上。

责任编辑:王峰